婚禮,與出生(滿月)、成人禮、喪禮一起被稱為人生儀禮(rites of passage),即一個人在世間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儀式。不同民族的婚禮代表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觀和人生觀。 婚禮,在中國原為“昏禮”,是人生五禮中的一種,是屬于漢族傳統(tǒng)文化精粹之一,婚聘之禮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。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經(jīng)有一套完整的“婚聘六禮”,婚禮是嘉禮的一種,載于儒教圣經(jīng)《儀禮·士昏禮》《禮記·昏義》中,并且在《開皇律》《唐律》《宋刑統(tǒng)》《大明律》等歷朝法典中得到推廣,還通過吉兇賓軍嘉五禮的傳播影響了朝鮮、日本、越南等漢文化圈國家。
儒教婚禮儀式貫徹神道設(shè)教、天人合一的理念,對于婚姻、家庭的穩(wěn)定、孝敬父母等傳統(tǒng)的繼承和發(fā)揚都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正如《禮記》對貴族婚禮所做的規(guī)范化的表述:“昏禮者,將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廟,而下以繼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?!薄吨芤住ば蜇詡鳌罚骸坝心信缓笥蟹驄D,有夫婦然后有父子。
所謂神道設(shè)教,是指在時間、服飾、儀式上都要象天法地。儒教婚禮中,祖先崇拜和巫術(shù)觀念并存,鞏固男女性別角色及其社會責任。